文章详情

在线余氯分析

日期:2024-04-17 01:30
浏览次数:4045
摘要:

      在线余氯分析在连续使用情况下,不可避免要遇到零点漂移,系统污染;还会受到样品流速、pH、温度等变化造成的干扰因素;特别是管网末梢余氯浓度很低,水中的余氯含量仅在方法检出限附近。所以,准确监测余氯,做到数据可信,这不仅是对仪器性能的考验,也是对技术人员的挑战。
    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在管网安装了数百台在线余氯分析仪。探讨如何准确的测量管网末梢微量余氯的工作有紧迫的现实需求,更有将来为管网水质**达标的长远需求。
一.从原理上分析在线余氯分析仪的常见干扰
     从原理上理解在线余氯仪的常见问题和干扰,对准确测量余氯是至关重要的。特别是针对管网末梢的微量余氯检测更加重要。总结有以下:
环境条件:由于pH,温度,压力,流量等带来的测量干扰。
系统漂移:电子信号漂移,样品污染引起系统本底漂移;
正确校正:由于余氯的标准样品配置不容易,所以很难验证校正曲线的线性程度和引起的偏差。
下面分别作分析:
1.  pH问题
     余氯是由溶解氯气,次氯酸和次氯酸根三部分组成。其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含量依据水中的pH值变化。请看图1。
     根据测量原理,测量余氯浓度就是测量次氯酸的浓度,然后换算成余氯浓度。在图1中可以看到,检测水中的次氯酸的重要条件是样品pH在5-7之间。因为在这个pH范围里,水中的次氯酸浓度相对很高,可以大于80%;仪器检测信号可以达到*大,干扰可以相对克服到*低。 因为,样品预酸化是余氯检测是否准确的*重要条件。所以,HACH的CL17余氯分析仪采用了缓冲液,把测量的样品的pH保持在6.3-6.6之间,如图1所示。由于pH的变化范围被固定,因此样品里pH变化引起的干扰就被极大的限制。  
     通常,饮用水的pH范围是在7.3-8.5之间;在这个pH范围里,次氯酸根浓度很高,甚至大大于次氯酸的浓度。所以,样品的pH值保持稳定,适当把样品水预酸化,pH保持在5-7范围之间,是余氯仪准确监测的重要保证。否则,仪器的测量的准确度就会出问题,即使分析系统有pH自动补偿的功能。
2.  流量、压力的干扰
      电极法在测量余氯的过程中,样品不停的流过探头表面,样品的流量、压力的变化会对余氯测量值带来偏差。为了电极法余氯仪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流通池,也不能完全克服流量变化对电极引起的干扰效果。在管网末梢的流量受到用水高峰影响很大,压力和流量经常有忽高忽低的现象。
      样品压力\流量变化主要会对电极法余氯测量产生干扰。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,例如常见的电极表面覆盖了一层膜,样品压力变化会改变电极表面和膜之间的电解液的厚度,也会给覆盖膜的张力和膜的空隙度带来微小的变化,这些变化足以导致余氯监测探头的错误响应。
3.  从校正方法分析在线余氯分析仪的偏差和干扰
下面关于比色法和电极法校正原理的分析:
以上两个图可以看出,比色法和电极法的校正原理是完全不同的。DPD比色法是国标方法,其它的非国标方法只有是把实际的应用点选在校正点附近。通常电极法余氯探头的准确应用是在校正点附近±10%。
CL17在校正和测试过程中分别设计了两次扣除本底,校正零点时候的扣除本底是去除系统偏差,在测试时候的扣除本底是去除电子漂移和污染引起的偶然偏差。当管网末梢余氯监测数据是零点零几毫克/升的时候,CL17的测试过程是利用**次测量的吸光度比**次测试的吸光度数值高,所以,比色法在线分析仪是相对可信的。
 
三.管网末梢余氯的微量检测实验和结论
     为了验证上述的分析和认识,做了管网末梢余氯微量模拟实验。通过在线的,长期的实验和数据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
     在一个月连续监测(不维护,不清洗)情况下,每三天做一次实验,每个样品重复测量7次,不剔除任何偏差数据。其中0.05mg/L浓度标准参考样品共测试68次,测量值分布:
     在这个实验中看出,虽然测试样品浓度在*低检出限附近,连续一个月不维护的情况下,所有的数据基本都在平均值左右;验证了DPD方法在检出限附近,检测结果的线性很好;系统性能的抗污染、重现性好。